《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VII》讓您建造有史以來最強盛的帝國。
您的戰略決定會為不斷演進的帝國形塑獨一無二的文化脈絡。
化身為史上眾多傳奇領袖統馭帝國,在每個人類文明演進的時代裡,選擇新的文明來代表您的帝國,左右您的故事發展。
伊莎貝拉
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有個宏大的願景:擴展她的權力。在國內,她致力於透過宗教裁判所和收復失地運動,將西班牙打造成天主教的堡壘,寫下歷史新頁。在國外,她支持西班牙勢力擴展至新大陸。精明冷酷的伊莎貝拉,為西班牙的未來打下了戰爭與財富的基礎。
薛西斯
薛西斯在危急之下繼承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並引領王朝走向輝煌。他在即位後迅速平息了兩場叛亂,隨後將目光望向希臘,並於公元前480年發動入侵。薩拉米斯戰役的失敗,終結了薛西斯在歐洲擴張的野心,之後他將注意力從國土擴張轉向了國家的繁榮成長,並投注大量的資金興建眾多建築傑作。這些偉大建築不但象徵著他為人民的帶來勝利榮耀,也象徵著他為敵人帶來的威脅恐懼。
哈莉特·塔布曼
原名阿拉明塔·「明蒂」·羅斯的哈莉特·塔布曼,出生於馬里蘭州一處種植園的奴隸家庭,她在「地下鐵路」組織的幫助之下逃向自由北方,脫離了奴隸生活,之後她也對其他許多人伸出援手。在南北戰爭期間,她帶領聯邦軍突襲康巴希渡口,拯救了700多人,後來,她更參與了婦女選舉權運動和其他志業。哈莉特·塔布曼是追求自由平等的鬥士,在這方面鮮少有人能與她相提並論。
徵側
在越南的歷史上,曾有徵側和徵貳兩位姊妹,短暫地勇敢起身對抗強大的漢朝。當徵側的丈夫被判處死刑後,姊妹兩人奮起反抗,成功地維持了三年的獨立,直到漢朝反攻。她們至今仍被視為越南獨立的象徵,並被奉為神祇。
特庫姆塞*
特庫姆塞*這個名字的字面上意思是「跨越遼闊大地的人」,他是肖尼族的族長,挺身對抗美國早期的西進擴張。他與兄弟談司瓦塔瓦一起在原住民中散播團結抵抗的訊息。雖然特庫姆塞死於1812年的戰爭,但他對續存文化的願景始終長存。
*領袖特庫姆塞收錄於「特庫姆塞和肖尼族包」擴充內容。「特庫姆塞和肖尼族包」收錄於《文明帝國VII》豪華版與開國元勛版,而並未收錄於《文明帝國VII》標準版,但只要在2025年2月11日前預購標準版即可以預購特典的形式獲得,而且之後將開放單獨購買。需有網際網路連線方可兌換特典內容。適用相關條款。
荷西·黎剎
長期以來被譽為菲律賓民族英雄的荷西·黎剎是一位熱血鬥士,他全心全意捍衛菲律賓人民的尊嚴與自主權。黎剎在歐洲以政治活動人士的身份嶄露頭角,他公開批評西班牙對其家鄉菲律賓的殖民統治。儘管他提倡和平改革與平等權力,最終仍被西班牙當局逮捕、審判並處決。然而,他的革命精神並未消逝,持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菲律賓人民。
帕查庫特克
當帕查庫特克在1438年左右抵禦了外敵入侵之後,便掌握了庫斯科王國的統治權,隨後更開始征服鄰近地區。他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有著卓越的才能,對於那些他無法以武力征服的地方,他則以禮物相誘,承諾給予自治和繁榮來換取忠誠。印加帝國在他去世後只持續了約六十年,西班牙人就來了,但帕查庫特克的遺產依然傳承至今。
拿破崙**
拿破崙·波拿巴依然是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領袖之一。他出生於科西嘉島,迅速在法國軍隊中崛起,之後於1799年發動政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四年後,他自封為法國皇帝,並推行「大陸封鎖」政策,矢志振興法國並削弱敵國實力。他在統治期間推動重大內政改革,還發動席捲整個歐洲的戰爭,從西班牙到俄羅斯都捲入其中。
**拿破崙的君主領袖造型需有2K帳號並且連結遊玩《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VII》的平台帳號方可取得。拿破崙的革命家領袖造型需有相同的2K帳號並且連結遊玩《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VI》和《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VII》的平台帳號方可取得。需有網際網路連線。2K帳號可免費註冊。每個2K帳號限領取一次。獎勵會自動於遊戲內發放。當地如有法律禁止或其他限制則無效。適用相關條款。詳情請見《文明帝國VII》2K帳號福利頁面。
馬基維利
尼可洛·馬基維利是佛羅倫斯的作家、外交家和哲學家。他的名字已成為狡詐和背叛的代名詞。他主張,最有效的統治者應該願意不擇手段地獲取、維持和行使權力。這些觀點觸怒了天主教會和強盛的麥地奇王朝。然而,這些思想仍在他的遺作《君王論》中流傳了下來,這也讓他得以用真正馬基維利的方式,在歷史上留下最後的話語。
卑彌呼
卑彌呼是日本古國邪馬臺的女王,她運用政治手腕與傳說中的巫女魅力,統治她的人民。她的政治才華受到中國曹魏王朝的認可,冊封她為「親魏倭王」。她的名字在日本民俗歷史中傳頌了千餘年。
哈特謝普蘇特
在公元前14世紀初,埃及在哈特謝普蘇特的領導下蓬勃發展。她在位期間,擴展了埃及的貿易帝國,建立起北至地中海、南至富饒邦特地區的貿易網絡和影響力。她將貿易得來的財富投入龐大的建築工程,除展現了埃及人民豐富的文化遺產,也確保她為埃及和自身所建立的勢力永垂不朽。
腓特烈
崛起於軍事化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乍看之下自相矛盾。他年輕時對藝術和文學的興趣遠超過戰爭。然而,在登基之後,他在軍事理論上展現了過人天賦,並開啟了普魯士的侵略大業。腓特烈積極擴展國家疆域,鞏固了普魯士的軍事聲譽,但他從未放棄對藝術的熱愛,他一面進行鐵腕統治,一面支持知識與文化的發展。
班傑明‧富蘭克林
在殖民時期的美國,很少有人能像班傑明‧富蘭克林一樣如此耀眼。他起初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印刷工,很快就崛起成為知名的報紙出版商。他在1747年進入政壇,,後來成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參與了「獨立宣言」的起草與簽署。富蘭克林博學多聞、孜孜不倦,在電力學及海洋學等科學領域都有諸多貢獻。
孔子
孔子,或稱孔夫子,是活躍於周朝的人物,他在仕途結束後轉而著作。相較於當時統治者的爭權奪勢、墮入醜惡的政治風氣,孔子豎立了講求秩序、和諧與傳統的價值觀。他的許多著作強調,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臣民,是父母還是子女,都要了解勤奮工作和認識自身定位的重要性。孔子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東亞社會。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或稱查理大帝,於西元768年成為法蘭克的國王。承襲了多元動盪族群的他,將舊傳統結合新的治理形式來重塑他的王國,並使其發展成橫跨歐洲的帝國。除了卓越的政治才能,查理曼大帝的求知欲也促成了卡洛林文藝復興,將他的宮廷轉變為外交家和知識分子的聚會場所。
凱薩琳大帝
生而為德國公主的凱薩琳大帝,於1762年推翻了她的丈夫,成為俄羅斯女皇。稟持著現代化的願景,她建立了新的法治模式,並透過戰爭與外交邁入快速擴張的時代。出於對知識的渴求和對藝術的熱愛,凱薩琳贊助了眾多的藝術家、學者與科學家,促進了俄羅斯啟蒙運動與創新環境的發展。
伊本·巴圖塔
出生於摩洛哥柏柏人家庭的伊本·巴圖塔是一位學者暨編年史家,他自1325年起踏上了非洲、亞洲和歐洲的貿易路線展開旅行。完成了朝聖之旅後,他繼續探索當時已知的穆斯林世界。他在自己的著作《伊本·巴圖塔遊記》中,記述了他對當時世界的見解,以及與他共處過的人們的生活,而這本遊記至今仍激勵著志同道合的旅人。
阿育王
身為孔雀王朝皇帝的阿育王,前半生以殘暴著稱,但他在西元前260年目睹了自己釀成的羯陵伽大屠殺後,深受頓悟。此後,阿育王在國內外宣揚非暴力的理念,希望後人不要再走上他走過的殺戮之路。 阿育王因致力於弘揚佛教被譽為「轉輪聖王」(chakravartin)。
阿米娜
當撒哈拉沙漠的貿易路線開啟了通往更廣大世界的通道時,戰士女王阿米娜趁勢崛起掌握大權。阿米娜是位冷酷而專注的征服者,她率領豪薩人在前殖民時期薩赫爾地區展開擴張戰役。據說她每攻下一座城市,會在當地找一個情人,然後在早上把他殺掉。在統一領土的過程中,阿米娜按照自己的方式征服四方—陪伴她的只有刀劍,而非男人。
奧古斯都
崛起於羅馬內戰的奧古斯都,將四分五裂的共和國統一成一個從北海延伸至埃及的帝國。儘管羅馬人對暴君心存恐懼,他仍然在表面上維持舊有共和體制的情況下,實現了集權統治。他透過附庸國擴展了羅馬的疆域,重組了軍隊,改革了稅制,並讓人民開始崇拜帝王。現今我們對羅馬帝國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正是奧古斯都的願景。
拉法葉
拉法葉侯爵吉伯特·杜莫蒂埃在兩大洲上留下了他的印記:他領軍參與了美國獨立戰爭,並成為法國動盪時期專制統治與革命報復兩股恐怖勢力拉扯之下的理性之聲。儘管他的功勳彪炳,但光是可以在動盪年代中生存下來這一點,就足以稱得上是莫大成就。
以上資料如有任何修改,恕不另行通知。
此遊戲/內容可能不會在某些國家或地區或以某些語言提供。